□ 本报记者 盛文虎 通讯员 玄萱
4月18日,随着来自全省的首批380个数据产品上架,江苏省数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省数交所”)正式启用。这个位于玄武区江苏国际数据港的省级数据交易平台,将推动公共数据从授权运营到场内交易的无缝衔接。
数据产业,是玄武区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从2023年启动建设江苏国际数据港,到去年推出大模型工厂,老城玄武围绕数据要素的采集确权、挂牌交易、跨境流动、开发应用等核心环节,以一系列突破性举措探索价值变现路径,把“看不见”的数据转化为“能买卖”的产品,为关联产业“增智”,让基层治理“开挂”。
枢纽落地,数据流通“无障碍”
从春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完成工商注册,到3月26日全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正式上线,再到首批380个数据产品上架,短短3个月,省数交所就走完了从筹备到运营的全部流程。而这背后,既有江苏在数据产业领域“打头阵”的决心,也有玄武以改革“挑大梁”的勇气。
江苏省数交所是根据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由省数据集团通过并购方式设立的持牌数据交易场所。梳理数交所首批上架的380个产品不难发现,157家数据供应商提供了涵盖金融、交通、现代农业、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包含数据集、数据服务、数据应用三大门类。
首批上架的数据产品中,省农科院、南京苏农信推出的《设施果蔬温室生产运行监控数据》等产品,可辅助农作物种植精准管控和智能决策;江苏海宇航务工程有限公司的《水上交通安全要素定向数据分析报告》,则为海事、交通、金融等行业提供专项评估以及服务支撑。值得关注的是,这两款产品,都是在江苏数据港的协助下推向市场的。而南钢集团的《铁区一体化智能配矿及成本预测模型》产品,则由企业自主开发,可实现配料及采购方案科学优化,提升铁水产品质量。
相关负责人介绍,省数交所采用“省市共建”模式,通过设立13个设区市区域专板,首批上架了108个地方特色数据产品,形成“1+13”全省联动布局。为确保数据安全与合规,省数交所对产品数据来源、质量、授权等环节进行严格审核,为数据要素流通筑牢信任之基。
省数交所还与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深度协同,围绕公共数据的登记、挂牌、交易及其他增值服务,省数交所为数据交易双方、数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等各类经营主体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可信操作环境。
未来,省数交所将进一步结合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商贸流通、新能源及交通运输等领域设立行业专区,持续繁荣交易生态、赋能产业发展。
政策加码,企业发展“有靠山”
就在省数交所正式运行3天前,玄武区新一版《关于支持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正式出炉,这也是《江苏省数据条例》本月实施后,省内首个聚焦数据产业全链条发展的区级专项支持政策。
实际上,早在去年2月,玄武就发布了全省首个区级数据要素产业政策“数据十条”和产业发展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6年,数据要素产业规模力争达到200亿元,建成全省领先、全国有影响的“数据要素产业引领区、数据跨境流通先导区、全球数商企业集聚区、数据场景应用示范区”。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中,行业有了新趋势,企业有了新诉求,玄武区从制度设计层面切入,直击产业发展痛点,用诚意满满的新政策为企业“解渴”。
升级版的数据产业政策,有哪些“超常规”之举?
为推动产业集群建设,玄武将强化平台载体支撑,依托江苏省数据交易所规划建设数据产业园区,对园区内承担重要公共服务平台的运营方,经综合评价后给予专项奖励。聚焦数据产业链关键环节,该区提出梯度化支持方案——支持数据标注产业发展,每年评选领军示范企业,每家最高奖励50万元;对技术领先企业提供算力券补贴,小微企业可享财政贴息。玄武区还明确提出了千万级资助引才,通过金融工具精准滴灌,尤其是对拥有国际领先技术的数据产业团队,最高提供1000万元综合资助。
基础设施建设和典型场景应用,是数据产业的“底座”。新政策将对部署可信数据空间、隐私保护计算平台等设施的主体,经评估后给予奖励。同时支持在江苏国际数据港组建联合实验室,建设行业应用场景并投入公共服务,通过评审的实验室将获专项奖励。玄武区计划设立数据产业发展基金,联动省级专项基金,重点投资数据基础设施、资源供给及应用场景拓展。
政策连年加码,背后是玄武深耕数据产业的战略定力。玄武区数据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载体+企业+人才+金融”全链条设计,意在激活数据产业创新活力,为区域经济强基提振注入新动能。
组链成群,产业隆起“制高点”
对于玄武而言,正式运营的省数交所,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易平台。江苏国际数据港负责人表示,这个一体化数据市场重要基础设施,将在培育经营主体、规范商业行为方面发挥核心作用,并逐步构筑更加繁荣的新型数商生态,为数据产业发展刷新“江苏速度”。
作为全省最早布局数据产业的板块,当前玄武区以江苏国际数据港为核心载体,集聚了中节能、国机数科、金拱门数科等产业发展核心企业,还引进了中国信通院、电子标准院等国家级研究院,法德东恒、金盾检测等数字服务商则串联产业上下游。去年以来,玄武区聚焦产业创新,落地跨境组网、智能汽车数据等30个联合实验室。随着省数交所正式上线,更加丰富的数据产品和数据资源将向江苏国际数据港汇集,推动徐庄高新区建成全省最具代表性的数据产业园区。
近期发生在数据港内的几件大事,印证了这样的判断——
4月7日,国机数科与中星微技术签约共建“农业信息化联合实验室”,双方计划在智慧农业、智能制造、仪器仪表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专用芯片,同时针对工业、农业相关“云边端”软硬件产品展开联合研制和市场开拓。
3月27日,达索系统智能制造中国总部项目在宁签约。作为行业领头羊,达索系统与西门子、PTC在工业软件赛道上并驾齐驱,合称为“三个火枪手”。而选择落户江苏国际数据港,正是因为这里有富集的数据资源和产业人才。
3月中旬,江苏国际数据港协助风信公司对接省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省数据交易平台,针对气象领域数据要素价值挖掘深入研讨,联合在港生态企业共同构建“气象+遥感+地理信息”多源数据融合应用生态体系,形成305项气象数据产品。
龙头企业接连落子,重大平台加速运转,带动产业集群聚链起势。截至目前,玄武区数字经济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占GDP比重近20%。玄武区明确,以打造全省最具代表性的数据和大模型产业园区为主线,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充分释放乘数效应,将数据产业培育成高端商贸、现代金融、电子商务后的又一千亿级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