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围绕高频事项,推出2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持续推动城市超脑建设,实现城市管理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重大转变——
数智赋能,城市有“智”更有“质”
近年来,数字技术正不断赋能政府治理新变革。市数据资源管理局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焦“数智赋能”核心战略,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关键作用,夯实数据根基、强化智能应用、保障数据安全,全面赋能城市发展的各个领域,全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为城市发展注入磅礴动力。
夯实数据根基,筑牢数字底座。建设数字政府,高质量的数据是基石。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协同各方力量,在数据采集、汇聚与整合上下足功夫。一方面,打破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推动政务数据跨部门共享,将分散于各个“信息孤岛”中的数据资源有效归集,实现了一次采集、多方复用,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市民与企业重复提交资料。围绕高频事项,推出“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等2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通过流程再造、材料精简,实现企业办事“跑一次、成一事”。截至目前,累计办理集成服务1.5万件(含个人),行政效能提升50%以上,企业办事成本显著降低,实现业务办理数字化、服务便利化、生活智能化。
另一方面,拓展数据采集的广度与深度,搭建安全可靠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促进政府部门之间、政企之间的数据可信可控流通,持续推动国家、省级数据接口调用,截至目前,累计应用国家数据接口210个,订阅省级资源626条,申请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国家部委22类数据,数据调用服务12.7万余次,共享交换数据超630亿条次,赋能营商环境、数字金融、社会治理、政务服务等领域,让数据在流动中创造更大价值。
强化智能应用,提升政务效能。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在政务领域的深度融合,打造出一系列智能化政务服务工具。推进全省通办系统与叫号系统对接,将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窗口、人员、系统、事项等基础信息维护导入“全省通办”系统“大厅基础数据配置”模块,为综合窗口工作人员减少多系统切换、统一收件入口,实现跨区域、跨层级收件流转提供系统支撑。
此外,在城市管理领域,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决策系统大放异彩。持续推动城市超脑建设,按照“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路径,结合市直部门行业子脑建设最新需求,目前已接入场景14个,涵盖了城市管理、综合治理等关键领域,集成了经济社会运行体系、态势感知体系和指挥调度体系,为交通疏导、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城市管理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重大转变。
保障数据安全,守牢数字防线。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数据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构建了全方位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从技术、管理、法规等多维度发力。深化政务新媒体内容监测,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信息发布三级审核、先审后发工作机制。采取“技防+人防”形式,全面监测政务新媒体更新转载及错敏词等问题,去年累计监测政务新媒体账号4万余次,发现问题全部及时交办责任单位整改。严格执行政务新媒体开设、整合变更、关停注销等审核管理制度,全面排查假冒仿冒账号、未经审批私自开设的账号和长期信息不更新僵尸账号,压实各单位政务新媒体运营、管理责任,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
同时,常态化开展对电子政务外网的巡检,定期召开网络和数据安全形势分析例会,对政务云和机房网络安全进行全面分析研判,保障“两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等重要节点期间网络安全。去年共抵御拦截外部攻击1.95亿余次,及时处置各类安全事件109起,保持重大网络安全事故零发生。(姜蕊 柏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