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春林 通讯员穗政数宣)昨日下午,广州举行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上线暨首批高质量数据集发布会。据悉,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首批涵盖绿色低碳、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等12个产业专区,覆盖37个高价值场景,全面覆盖城市精细治理和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方面,为数据驱动城市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实践路径。
发布会上,广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了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及高质量数据集情况,指出数据已成为重塑城市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建设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与构建高质量数据集相辅相成,广州将通过双轮驱动形成“双向赋能”正循环,共同塑造城市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数据要素向“资产”“资本”深层转化。
以数据激活城市活力
什么是可信数据空间?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
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强调以公共数据为引领,推动公共数据、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融合应用,是带动城市数据产业发展、激发城市创新发展活力的数据基础设施。
为什么要建设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广州数据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就是解决城市级的各个产业之间数据如何流通交易,除了让原来行业内或企业间的小规模数据交易顺利进行,还可以支撑跨行业、跨产业的数据流通和交易。
那么,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如何解决数据流通中的“不愿用”“不会用”“不敢用”难题?怎么打造安全可信、共建共赢的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广州模式”?
据介绍,一是以价值共创破解“不愿用”。建立共识规则,采用“1个城市枢纽+N个产业专区”模式,支持协同型、自治型、委托型三种价值共创模式,满足不同产业专区的需求,放大价值创造效应。打造多维度产业数据专区,首批涵盖绿色低碳、医疗健康、交通管理等12大领域。挖掘高价值场景,增强数据流通和交易意愿,提升决策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二是以资源交互破解“不会用”。发挥公共数据资源引领作用,在广州市区两级公共数据的基础上,采取龙头企业数据融合、部委回流数据协同等多种形式,实现数据汇聚最大化,快速支撑应用场景落地;促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之间的深度融合应用,构建城市数据资源体系。
三是以可信管控破解“不敢用”。打造严格的可信认证,对数据空间内的主体身份、数据资源、产品服务等进行严格可信认证,实现全过程动态监管、实时存证及结果追溯,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发布首批高质量数据集
如果说城市可信数据空间是数据流通的“基础设施”,那么高质量数据集则是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的“血液”,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数据空间的可信性、实用性和创新性。
当天,广州还发布了首批16家企业的28个高质量数据集,涉及生物医药与健康、软件与互联网、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等12个重点产业领域,为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及应用场景落地提供了坚实有力的“资源”保障。
其中,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提供的“癫痫专病数据集”“阿尔茨海默专病数据集”“意识障碍专病数据集”“儿童脑肿瘤专病数据集”4个数据集成功入选。现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和广州云蝶科技进行签约,双方将一起开发相关医疗数据。
“未来,不仅仅是我们医院、医生能用这些数据,还可以提供给更多的科研机构、同行医院,大家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发掘出有价值的内容,从而真正激活‘沉睡’的数据。”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副院长张鹏说。
此外,发布会举行了首批生态主题入驻仪式,首批12家企业入驻广州城市可信数据空间产业专区。他们将率先在知识产权、卫生健康、低空经济、智能装备、绿色低碳、智慧能源等领域充分挖掘数据资源价值,建设数字化转型新生态,赋能广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前期广泛征集,广州目前已有160余家单位表达了参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强烈意愿,并提交了170余个高价值场景。此次上线发布的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只是第一批成果,未来将基于这些丰富的场景资源,持续激活带动各生态主体,不断扩大产业专区和高价值场景的数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数据生态。
接下来,广州将积极探索“城市可信数据空间”+“高质量数据集”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制度创新解决“能不能聚”、技术赋能解决“好不好用”、生态协同解决“愿不愿干”、场景验证解决“实不实用”,实现可信数据空间与高质量数据集之间“双向赋能”的正循环——前者为后者提供合规、高效的生产环境,后者为前者注入持续发展的产业动力,共同推动数据要素从“资源”向“资产”“资本”的深层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