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叶)今年是“数据要素×”行动实施的第二年,全市数据系统按照国家和省上要求,结合《铜川市“数据要素×”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数据工作要点,聚焦数据资源丰富、带动性强、前景广阔的行业领域,通过场景培育、路演交流、技术推广等多种形式,激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持续有效激发供数动力和用数活力,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夯实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制定《铜川市数据要素暂行管理办法》《铜川市公共资源授权运营管理办法》《铜川市加快公共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了我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路径、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年初组织开展了全市公共数据资源调查摸底工作,目前全市公共数据存储空间共有5910.39TB,数据存储总量达到3692.38TB,为政务数据资源有效归集和共享摸清了家底、夯实了基础。
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建立常态化征集、路演交流和迭代培育的应用场景培育发展机制。今年4月,市数据局联合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组织开展“数据要素×”路演活动,围绕工业制造、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等领域,以赛促研、以赛促用,共路演交流场景12个,发布了铜川市危险废物数智化管理平台、铜川市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等7个首批典型场景案例。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育数据要素场景33个,“铜川农业低空经济示范”案例入选陕西省典型用数示范场景,“数据要素赋能应急综合管理业务”案例入选陕西省数据要素典型应用场景,“铜川打造数据标注产业助力县域人才振兴”作为全省唯一数据标注案例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数据赋能全市各行各业。在工业领域,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铜川分公司建立公司级指标数据库及看板,形成统一的指标数据分析统计口径,依托数据高效复用有效破解了数据孤岛与数据治理难题,通过场景建设提高生产效率约38%。在农业领域,铜川慧农数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建设,编制农业农村数据资源目录,采集87169户确权数据,建立6类342项数据金融画像表单,为191户农户无感授信603.75万元。在应急领域,应急管理部门通过系统性整合公安、水务、气象等多部门视频数据,同步接入应急管理内部业务数据及矿山、危化等重点领域物联网感知数据,构建了多源融合、全域覆盖的应急数据资源体系,让指挥调度更具全面性、高效性。在医疗领域,陕西医标智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数字孪生+边缘运算+物联控制”等一体化核心技术关键应用及创新,打造服务医疗、患者、管理的“全流程”数据要素应用协同手术室,为手术临床、教学、科研、环境、运营等提供了高质量数据保障。在数据标注领域,宜君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从单一标注项目,探索出集“数据标注+数字AI人才鉴定+数字AI项目引入”为一体的人工智能标注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累计培训数据标注人才1000余人。
市数据局将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夯实数据要素技术支撑能力,加快一体化政务数据平台建设,在年底前实现与中、省平台的三级级联,促进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加快构建数据安全底座,完善安全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监管制度,常态化开展风险评估防控,在数据安全、市场规范等方面,强化数据要素安全保障。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三轮驱动”,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推动数据要素为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