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3日讯(通讯员王华芬 记者商佩)7月2日,武汉市数据局发布全市第二批10个高质量数据集应用典型案例,覆盖工业制造、交通物流、医疗健康等九大领域。此批数据集已推动开发50个行业领域垂直大模型,赋能应用场景超过20个,在企业降本增效、民生改善、城市治理等方面取得成效。
高质量数据集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基石,是驱动模型和算法迭代的“数字燃料”。长江日报记者获悉,继去年首批18个案例后,今年4月市数据局再次公开征集,旨在以“应用”为切口,遴选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高质量数据集加以推广。
本批案例体现了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数据显示,相关数据集直接推动企业降低成本约2.8亿元。良品铺子通过打造“门店动态补货决策数据集”,精准分析价格周期波动、提升库存周转效率,促进成本节省约2.6亿元。“长江云棉数据集”支撑构建棉纱供需分析模型,捕捉行业供需动态变化,助力长江国贸供应链上企业新增棉纱采购约4800万元。
在增进民生健康福祉上,武汉血液中心的“人群血小板全景多模态数据集”推动构建肿瘤风险评估模型,预计使受筛人群癌症晚期确诊率降低20%左右,5年内固定献血人群覆盖率将超70%。“蜱媒病原宏基因组测序数据集”加速蜱媒病毒诊断试剂与疫苗研发,降低30%漏诊漏报率,破解80%复合感染难题,临床重症率显著下降,感染死亡率从10%~30%降至5%~6%。
城市治理中,数据化身“智慧大脑”。市城运中心的“城市风险预警数据集”能视频智能识别交通拥堵等11类事件,结合多源数据汇聚分析,实现城市风险预警事件智能研判,准确率达到85%以上。市生态环境宣教中心的“高质量全域水环境数据集”为2024年全市完成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到100%、84%,Ⅳ类湖泊数量增加至142个提供了数据支撑。
武汉市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应用”为导向,着力推动数据赋能人工智能发展,引导多元主体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让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各行业深度应用,以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促进武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