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数据资产会计师 (DACPA) 统一考试网上报名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构建公共资源可信化交易新模式 ——访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

来源:河北日报|发布日期:2025-10-22

在数字经济浪潮奔涌的今天,公共资源交易如何突破传统藩篱,构建可信化交易的新模式?10月17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参加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的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朱岩,围绕其提出的DRP(数据资源规划)概念,进行深入探讨。

记者:基于业界对开发数据要素市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迫切需求,您提出了DRP概念,这具体是指什么?

朱岩:DRP即数据资源规划,是基于社会经济系统的数据要素流通机制,面向数据所带来的新价值空间,在可信数据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对社会生产关系进行优化,以完成基于数据链的社会经济价值再造。

从经济系统的角度来看,DRP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即打造数字企业、构建数字产业链、培育数字生态。

记者:实现数据要素流通,必须建立在信任的基石之上。DRP作为一种新理念和机制,如何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助力公共资源可信化交易?

朱岩:在数字经济中,数据已成为基础性、关键性、决定性的生产要素。基于DRP的数据资源可信交易打通数据流通的各个“堵点”,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我认为,可信数据空间的建设尤为重要,它能确保数据真实可信,为开发公共数据、企业数据等的价值奠定基础,并进一步推动数据交易新模式的形成。

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是数据要素价值共创的应用生态,是支撑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的重要载体。

我认为,可信数据空间带来的更为重要的是生产关系变革——数据透明、全员可信、身份对等,让数据在安全、可信的环境中流动,才能推动数字经济不断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对于河北而言,如何利用自身的公共数据资源和产业特色,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可信化应用?

朱岩:当前,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正经历深刻的数字化转型,在数据治理、共享机制和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也为河北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可信化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河北环绕京津,形成了廊坊、张家口“双核心”算力集聚区,吸引了大量头部企业落户,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优势。在此基础上,河北应充分发挥自身产业特色,重点围绕钢铁制造、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系统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的可信化应用。

首先,要着力建设支持公共资源可信交易的基础设施,比如数字信用体系、场外数据交易市场、公共资源交易智能体治理机制等。其次,要持续深化基于可信数据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建设,推动人工智能、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数字技术在交易全流程的创新应用,建立面向可信数据、智能体的制度体系,从而不断提升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最后,要着力构建城市级和行业级可信数据空间,通过促进“横(城市)纵(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的融合,实现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让数据要素促进产业价值空间的扩大、释放城市数据要素的巨大价值。

更重要的是,河北要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通过可信数据空间打造“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数据支撑技术和制度体系,实现公共数据资源的京津冀联动,在科技创新、旅游文化、制造集群等领域孵化打造一批开发公共数据资源的创新企业,把公共数据资源变成河北省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新动能。